【华文化·至美立德】追寻红色足迹,传承革命精神——无锡市华庄中学八(5)中队寻访活动
漫步在历史的长河之中,那些熠熠生辉的故事如同指路的明灯,引领少先队员们探寻先辈的足迹。近日,无锡市华庄中学八(5)中队踏上了一段旅程,去追寻那些埋藏于岁月深处的记忆,感受那份不朽的精神力量。
纪念馆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建筑,进门左手摆放着陈毅司令的铜像,走进馆内,映入眼帘的是“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热烈欢迎‘江抗’抵锡东”巨幅沙雕,展现了军民同仇敌忾、誓死与日伪斗争到底的决心。
跟随讲解员的深情讲述,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,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,一段段震撼的英雄事迹,将大家带回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。从“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”东进抗敌的壮烈征程,到锡东军民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,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不畏艰险,舍身忘死的家国情怀,以及“江抗精神”中“听党指挥、敢于斗争、一心为民”的深刻内涵。
“历史是昨天的现实,现实是明天的历史”。继承发扬新四军铁军精神,就是让过去形成的优良传统,在今天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。就要像“军”官兵那样,不断强化军魂意识,牢固树立党指挥枪的坚定信念不动摇;就要像“铁军”官兵那样,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做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卫士;就要像“铁军”官兵那样,发扬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,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各项准备,不断增强部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。
这个春天,队员们触摸到了历史真实的温度。在无锡锡东这片热土上,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用一件件文物、一段段影像,为大家还原了那个烽火连天却信仰如炬的年代。下面让我们听听队员们的心声:
八(5)中队张笑溢
纪念碑立在烈日下,"革命烈士永垂不朽"八个鎏金大字泛着淬火般的光泽。资料馆里陈列着褪色的时光,《战地手记》躺在玻璃柜中,钢笔划痕穿透泛黄的纸背;泛黄的手绘地图上,红蓝箭头在太湖流域绞杀出斑驳血渍。饿着肚子守着公款的司务长,刑场上笑骂的交通员,咳着血还在编草鞋的女卫生员,他们用肉身躯体作火绒,在至暗时刻擦亮黎明。
八(5)中队马优雅
春日的江抗纪念馆前,巍峨纪念碑上的字迹诉说着先辈的英勇。入党誓词的铭牌令人肃然起敬。看着先烈们的衣物用品,与今日生活对比鲜明,更觉当下珍贵。展墙上的事迹带我们穿越回烽火岁月,让我深刻理解了历史。作为后人,我们定当努力学习,报效祖国。
八(5)中队万鑫
那些揣着发霉炒米、用竹筒称米还乡亲的少年,在芦苇荡把青春走成永不偏移的指北针。抚摸展柜里补丁摞补丁的绑腿布,我听见八十年前江涛在说:真正的苦不是脚底血泡,是宁啃树皮也不碰群众檐下半串红椒。清明细雨濡湿花岗岩铭文时,那些永远停在梅雨季节的年轻灵魂,定能望见——他们以命相搏的春天,正在我们校服袖章上,以高铁的速度生长。
八(5)中队周子涵
江抗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,春风拂过镌刻的名字,那些陌生的字符忽然有了温度。他们曾以身躯为盾,在枪林弹雨中为战友撕开生路;以孤胆为刃,深入敌营搅碎黑暗;以热血为墨,在烽火里写下不屈的誓言。他们用生命兑换的春天,如今正绽放在我们的校服衣角、书页指尖。这些最可爱的人啊,终以陨落的星辰,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长路。
八(5)中队朱凝玥
我们踩着晨曦,徒步赴锡南烈士陵园。松柏肃立间,少年们列队献上沾露的白菊,指腹抚过纪念碑冰凉的铭文。随后,我们辗转江抗纪念馆,斑驳的军用水壶仍洇着芦苇荡的雾气,泛黄作战地图上的红箭头刺破岁月尘埃。归途斜阳漫过书包,那些永远停在十七岁的目光,正透过历史课本注视着我们写字的指尖。
八(5)中队范玲佩
从校园出发,我们重走"长征路",先后抵达锡东烈士陵园和江抗纪念馆。肃立在纪念碑前,那段悲壮历史浮现眼前:因叛徒出卖,张姓战士面对酷刑宁死不屈,用生命守护了战友。这片宁静的土地下,仿佛仍回荡着当年的冲锋号角。先烈们的呐喊时刻提醒着我们:唯有奋斗,方能不负英烈期望。
八(5)中队徐甜萌
走进无锡新四军江抗纪念馆,馆内陈列的老照片和文物,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。新四军战士与百姓团结一心,与敌人斗智斗勇,如钢铁洪流般势不可挡。回望纪念馆,它如忠诚的守护者,守护着历史记忆与先烈精神。江抗战士的英雄事迹,犹如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。
八(5)中队孟清飏
走进江抗新四军纪念馆,厚重的历史气息迎面而来。馆内珍贵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,生动展现了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。革命先烈们为民族解放不畏牺牲、英勇斗争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。走出展馆,心中充满敬仰,更觉今日和平弥足珍贵。我们应当铭记历史,奋勇前行。
八(5)中队惠依梵
青铜誓词在纪念碑上奔涌,钢印穿透八十年仍发烫。那些补丁摞补丁的绑腿布,正磨擦着校服拉链的金属。VR光影里冲锋的年轻轮廓,投在解方程的草稿纸上成了等高线。玉兰花瓣飘落展柜时,我听见补丁口袋里发霉的炒米说:当年揣着黎明赶路的少年,早把未寄出的家书折成练习册里的纸飞机。
八(5)中队浦晨熙
锈蚀的军号铜绿里,仍蒸腾着芦苇荡的硝烟。那些分食最后一块马蹄铁的战士,用豁口搪瓷碗舀起八十年前的月光当干粮。褪色胶卷上的弹道轨迹,在展柜玻璃上与我试卷的几何题悄然重叠——原来课本里的铅字不是油墨,是子弹穿过时间在纸页长出弹孔。当春阳斜照纪念馆天窗,我看见泛黄作战地图上,江抗少年们用血泡丈量的行军路线,正在我们校徽背面蜿蜒成等高线。此刻在草稿纸解方程的我们,何尝不是另一种时空的急行军?
八(5)中队邓釨洋
锡东烈士陵园东南隅,江抗纪念馆的青铜门环凝着露水。展柜里枪栓凝着血霜的驳壳枪,与打着补丁的绑腿布相对无言,泛黄家书上的洇痕漫过八十年光阴仍在生长。花岗岩展墙上铸铁的铭文不是文字,是千万颗未冷透的子弹嵌进石髓。红领巾掠过展柜玻璃时,那些永远停在梅雨季节的少年,正透过生锈的望远镜,数着我们校服上跳动的晨读声。
八(5)中队唐晏菲菲
江抗纪念馆内,青砖展柜里陈列的锈蚀大刀仍泛着芦苇荡寒光,二层幻影战士在VR硝烟中反复冲锋——青铜残刃与现代光影交织出永恒的锋刃。那些用豁口搪瓷碗分食星火的战士教会我们:所谓"大开拓",是用弹匣当尺规丈量黎明。当春日穿过纪念馆天窗,我忽然看清展墙上每个弹孔都在说话:他们用弹孔编织的年历,才换来我们手表上静好的刻度。
八(5)中队钱宸烨
参观江抗新四军纪念馆,如同踏入时光的暗房。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少年,把家书叠进绑腿,将信仰别上臂章,在青纱帐里用草鞋丈量山河。我抚过展柜玻璃,触到的不只是冰凉的史料,更是滚烫的青春——那些永远停在十七岁的生命,早已把黎明前的火种,悄悄藏进我们胸前的红领巾。和平年代,当我们在试卷上解题,草稿纸上演算的应是新时代的青春方程。
八(5)中队李皓
展柜里褪色的家书字迹遒劲,泛黄照片上年轻的面庞目光如炬,那些浸润了硝烟的绑腿与草鞋,仍在诉说着芦苇荡里的游击传奇。在"江抗"臂章前驻足,金属徽记折射出的凛冽寒光,照亮了展墙上用弹孔标记的行军路线。透过破碎的望远镜镜片,我望见先辈们以热血浇铸信仰,用青春丈量山河。他们不是史册里单薄的剪影,而是与我们年纪相仿时,便以稚嫩双肩扛起民族脊梁的少年。在和平年代的书桌前,我们会以笔为枪续写新时代的青春战歌。
用户登录